(图为各领导于凉山发布会后大合影)
四川凉山是革命老区,当年在这里上演了一次伟大的“彝海结盟”历史。如今,在这个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及诸多历史原因,凉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尽管如此,凉山的学生们却没有因为这些条件的限制放弃读书,每年高中毕业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约1万多人,直接考入本科院校的5000人左右,贫困生比例达45%。正因如此,革命后人才再次携手,共同延续大爱精神。
“凉山爱心助学”项目是由革命后人张昭昭、伍龙共同发起,深圳市慈善会、凉山州教育局共同主办,深圳市慈善会•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基金会、凉山州教育基金会承办的“彝海结盟•善行传承”凉山爱心助学教育的援助项目。该项目9月5日在深圳民政局开了一次启动仪式发布会,首批资助凉山地区62名贫困学子完成大学梦,第一年助学金额共计37.2万元,每人每年可获助6000元,直至其大学毕业。目前,该项目是凉山州资助金额最高、最有特色,并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援助项目,并拉开了全国公益慈善组织联合发起的首次全国性定点扶贫公益慈善联合行动——“善行凉山”的序幕。
62名贫困生,许下传承爱心的承诺
(图为受助孩子的哥哥阿里瓦讲述家里的故事,感谢爱心人士)
中国的慈善助学很多,几乎每年都有这样的慈善活动。记者在“凉山爱心助学”项目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在这次的助学中,贫困大学生将会被资助连续直至大学毕业。这些优秀的孩子,在凉山的贫困与极度艰苦中,他们并没有退却,没有整天活在对上天不公的抱怨中,勇敢地接受了自己的出身,从小分担家庭的重任,承担了一切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顽强成长、自强不息,坚持自己的学业,希望能通过读书,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该项目将直接拨款给受助学生就读学校的账户,每年拨款一次,时间为每年9月中(学校开学期间);不同于以往的资助,在这个项目里,孩子们不是单纯的受助人,受助学生在学业结束,有了正常收入后(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4倍),将会传承爱心,分期资助一名新的贫困大学生。他们接过爱心,再传承爱心,将会使这次的助学项目更加的具有传承意义。孩子们得到帮助,不是因为贫困,而是因为他们的优秀!
(图为张弛少将赠予信物)
“祖辈、父辈已经用青春和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和伍龙有责任和义务在新的起点上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当年创建的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精神,我们将用慈善来延续革命前辈期望民族融合、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心愿”民族基金名誉主席张昭昭如是说。
相关链接:
彝海结盟历史事件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彝区,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以水代酒歃血为盟,保证了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北上的经典壮举,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十件大事之一。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州6万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差距较大从江边700多米到高寒地区的4000多米,气候也形成了立体垂直气候,正是地形和气候的复杂性也相应地制约了凉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参差不齐、贫富悬殊大。目前,全州尚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省36个扶贫县的31% ,贫困人口达93.32万人,占总人口的21.4%。相应整个地区的民族教育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为滞后
民族基金
深圳市慈善会•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基金”(下简称民族基金)是深圳市慈善会的专项冠名基金,致力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助学、扶孤、济困与民族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官方网站:www.1215.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