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冬,在巴黎的一处阁楼里,一名25岁的秘鲁青年写完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城市与狗》。49年后,这位已年过七旬的作家,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智利作家米斯特拉尔(1945年)、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1967年)、智利诗人聂鲁达(1971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1982年)之后,拉丁美洲第五位获此殊荣的作家。这个人,就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略萨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早已得到世人的承认,以至于有读者在得知略萨得奖后惊讶道:“原来略萨还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啊!”
差一点当上秘鲁总统
1936年,略萨出生在秘鲁南部的亚雷基帕省。他的父亲在一家电台工作,略萨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因为父亲出轨而离异。略萨和母亲一家一起生活,小时候曾迁往玻利维亚,直到上小学时,才回到秘鲁。
略萨的童年记忆里没有父亲,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母亲都告诉小略萨父亲死了。10岁那年,略萨到秘鲁首都利马上学,他才第一次见到父亲。这次相逢后,略萨的父母也破镜重圆,重新在一起生活。
14岁那年,父亲把略萨送进一家军事学校学习。在军校的日子并不快乐,略萨开始从写作中寻找寄托。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为当地报纸写稿,主要写社会新闻,任务是跑警察局,打听有什么犯罪案件。因为这份工作,略萨结识了来自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的经历打开了略萨的视野,他开始对秘鲁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1954年,18岁的略萨还在利马的一所大学里攻读文学和法律专业,他舅妈的妹妹胡莉娅姨妈正好来利马度假。两人经常一起看电影、散步,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感情。胡莉娅有所顾虑,略萨则极力说服她:“年龄的差异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相爱。”一年后,19岁的略萨和比他大13岁的胡莉娅结婚了。大学毕业后,略萨带着妻子前往欧洲留学,但这段冲破世俗的爱情并不长久。1963年,略萨和胡莉娅离婚。1965年,他与表妹帕特里西娅结婚,直到现在。
和很多拉美知识分子一样,略萨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一度是古巴革命的忠实支持者。但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政治观点开始日趋保守。
1987年,略萨在秘鲁组建新政党“自由运动组织”。第二年,这个政党和秘鲁另外两大保守党合并,组成了三党联合的“民主阵线”。1990年,略萨以“民主阵线”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参与总统竞选。在竞选结果出炉半年前,他一度把对手远远落在后面。没想到,最后一刻,因略萨提出的经济紧缩方案不为普通民众所接受,他输给了日本裔秘鲁人藤森。
政治梦想破灭后,略萨开始了自我流放,他远离祖国,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如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课。各国的许多著名学府和研究院也常邀请他去客座讲学或做研究。
在后来出版的回忆录《水中鱼》中,略萨反思道:“现在看来,竞选总统没能获胜意味着一种精神解脱,可当时真是刺痛了我的心。”然而,正是此次败选,让他坚定了对写作的信仰,他说:“我要设法通过我的写作参与政治。”